在高压电气设备的运行和维护过程中,“放电”是一个常被提及的关键词。尤其是“局部放电(Partial Discharge)”与“电晕放电(Corona Discharge)”,不仅名称相似,发生机制也有一定关联,常常让人混淆。本文将带你深入了解它们的异同,帮助你在实际工作中科学判断与应对。
一、什么是局部放电?
局部放电是指电气设备中绝缘系统局部区域的击穿放电现象,通常发生在气泡、裂缝、层间缺陷等微小的绝缘薄弱点内,但并未导致整个绝缘的击穿。

典型场景:
- 电缆绝缘层内的微小气泡
- 变压器油纸层间的局部缺陷
- 开关柜中绝缘子表面的污秽积聚
局部放电是电气设备老化的早期信号,一旦出现,可能在较长时间内发展为击穿故障。
二、什么是电晕放电?
电晕放电是一种发生在高电压下导体表面与空气之间的放电现象,通常出现在导体表面曲率半径较小的部位,比如尖端或导线拐角。

可见特征:
- 发出淡蓝色光
- 伴随轻微的“嘶嘶”声
- 会产生臭氧和氮氧化物
电晕放电主要出现在空气中,不直接发生在设备绝缘内部。
三、两者之间的关系
虽然局部放电和电晕放电发生位置和形式不同,但本质上都属于非全绝缘击穿的放电现象,是高压电场引起的局部电离反应。从发展角度看,电晕放电可能是外绝缘局部放电的一种表现形式,因此在诊断过程中不能忽视电晕现象。
四、影响与危害
影响 | 局部放电 | 电晕放电 |
短期影响 | 能量损耗、电磁干扰、材料局部劣化 | 能量损耗(电晕损失)、无线电干扰 |
长期危害 | 绝缘材料逐渐碳化,最终导致完全击穿 | 导体表面氧化或腐蚀,降低设备寿命 |
严重性 | 潜在致命隐患(需及时监测) | 通常可控,但需优化设计以减少损失 |
五、检测方法
局部放电

电晕放电
- 紫外成像(捕捉放电光子)、声音检测(麦克风或声发射传感器)。
- 可见光观察或射频干扰监测。

六、结语
了解局部放电与电晕放电的本质区别,有助于我们在电力设备维护中做出更准确的判断和处理。别再混淆它们,科学诊断,从“放电”入手,把设备运行风险降到最低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