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背景:隐蔽的GIS放电隐患

在超高压输电系统中,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(GIS)以其体积小、可靠性高、抗干扰强等优点,已成为电网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设备。然而,近年来在运维过程中发现,即使通过了工频耐压和局放出厂试验的GIS设备,仍可能在运行不久后出现绝缘故障。这一问题的根源之一,就是内部悬浮缺陷(floating defect)引发的局部放电。

在GIS运行时,设备不仅承受高电压,还承受强电流的同时作用。传统单一电压试验未能真实反映这种工况,导致部分潜在缺陷未被激发,从而埋下了隐患。

二、研究思路:从“单电压”走向“电压+电流”联合升压

基于330kV GIS实验平台,搭建了与实物设备结构尺寸一致的测试系统(见图1),并通过模拟悬浮金属尖端缺陷(图2),研究了在单纯升压模式电压+电流联合升压模式下的局放特性变化。

图1:局部放电实验系统示意图
图1:局部放电实验系统示意图
图2:GIS内部悬浮缺陷布置图
图2:GIS内部悬浮缺陷布置图

研究采用了脉冲电流法、特高频(UHF)法超声波法三种常用检测手段同步采集局放信号(图3),以保证数据的全面性与准确性。

图3:多方法局放检测系统布局示意
图3:多方法局放检测系统布局示意

三、实验发现:电流让局放“更真实”

实验结果揭示了一个关键结论:

电压与电流协同作用能显著提高悬浮缺陷的放电起始电压(PDIV)与表观放电量。

具体表现如下:

  • 在单电压模式下,悬浮缺陷的平均起始电压约为35.86kV,表观放电量约1234pC;
  • 当叠加额定电流(最高达3000A)后,PDIV明显上升,放电信号更强、超声波幅值更大(见图4、图6);
  • 随着电流持续时间延长,PDIV进一步升高,表观放电量也同步增加(图5)。

这些现象表明,电流的存在可刺激GIS内部的“悬浮金属体”更加剧烈地振荡与放电,从而暴露出传统耐压试验难以发现的缺陷。

图4:不同试验阶段PDIV变化曲线
图4:不同试验阶段PDIV变化曲线
图5:表观放电量变化曲线
图5:表观放电量变化曲线
图6:有无电流条件下的超声波PRPD谱对比
图6:有无电流条件下的超声波PRPD谱对比

四、关键结论:联合试验,让隐患无处遁形

该研究首次系统地比较了传统升压模式电压+电流联合升压模式下的局放特性,得出以下三点结论:

  • 电流能显著提高PDIV与放电强度,延长作用时间后效果更明显;
  • 在相同电压下,联合模式下的放电量普遍高于单电压模式,能更早暴露潜在风险;
  • 电流对超声信号增强明显,有助于现场UHF与超声检测灵敏度提升。

五、工程意义:为现场检测提供新方向

随着电网电压等级与负荷的持续提升,GIS设备的绝缘可靠性直接关系到供电安全。该研究成果为今后现场联合升压局放试验提供了实验依据,建议在新设备投运前,考虑引入电压与电流协同加压测试,以更加接近真实运行状态,提前发现潜在隐患。

未来,这一方法有望推广到变电站及电缆系统的在线监测中,与特高频、超声波、红外测温等技术结合,为电力设备健康管理提供更科学的支撑。

更多信息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13680390857

服务热线:0756-3818968

邮件:huawang@huwor.com.cn

地址:珠海市高新区科技一路168号珠高数字能源园区9楼

关注微信
关注微信
分享本页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