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高压电力系统中,绝缘老化、局部缺陷等问题往往潜伏多年,一旦发展成绝缘击穿,不仅造成设备损坏,还可能引发大范围停电。为了提前识别这些隐患,运维人员越来越多地采用超高频局放传感器来进行在线监测和预警。

一、什么是超高频局放检测?
局部放电是电力设备绝缘劣化的重要信号,其产生的电磁波频率分布很宽,其中300MHz~1500MHz 的超高频段噪声较少、背景干扰低,非常适合用于在线监测。
超高频局放传感器正是基于这一原理,将局放产生的高频电磁信号转化为可分析的电信号,并通过后端系统进行处理、识别和判断。

二、技术亮点
1、捕捉早期缺陷
传感器在微弱信号检测方面表现出色,能够在绝缘损伤尚未严重时捕获异常信号,避免事故发展到不可控的阶段。
2、丰富的信号细节
由于工作频段高,信号信息量更大,可用于分析放电的形态、位置以及可能的发展趋势。
3、现场适应性强
配合滤波和屏蔽设计,能有效抑制来自无线通信、站内开关操作等外部干扰,保证数据的稳定性与可重复性。
4、数据驱动的智能诊断
与智能分析模块配合,可实现自动识别局放特征并生成报警记录,让运维决策更加及时和精准。

三、核心参数参考
- 工作频率:300~1500MHz
- 检测范围:-80~-10dBm
- 动态范围:≥40dB
- 信号接口:LoRa无线或RS485有线通讯
- 供电方式:内置锂电池(无线)或DC24V(有线)
- 环境适应:-40℃~+85℃,湿度5%~95%RH

四、典型应用领域
- GIS设备:监测内部绝缘结构状态,捕捉放电信号。
- 开关柜:运行中定位潜在绝缘缺陷,减少停电风险。
- 高压电缆系统:与高频电流传感器联合,实现全程跟踪。
- 变电站综合监控:与局放监测平台联动,实现一体化管理。

五、为什么值得关注
与传统巡检相比,超高频局放传感器提供的是实时、非接触式的监测方式,且无需停电,大幅提高了电力运维的效率和安全性。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深入,这类传感器在电力行业的覆盖率还将不断提升。
